05.19

 

這是我家樓下便利商店最新的暢銷書排行榜。

你能想像嗎?某個人在夜深時走進店裡,偶然看見排行榜,起了想看書的念頭。掃視「文學小說」一排,只見「致富」、「工作」、「強」、「野心」、「金流」,卻沒有任何故事可讀。

還能想像嗎?一個小孩隨著父母走進店裡,雖然個子還不夠高,甚至搆不到書架,卻想看看「童書」區有什麼好玩的書──「有錢人」、「醫生的照片」、「東宮」…

 難道在我們的社會裡,小孩長大就只剩下為了成為有錢人,為了上位而奔波勞碌、權謀算計一條路嗎?只剩下野心與金流,那麼每個人都擁有的那顆渴望聽故事的好奇心,以及恆久的知識與思考的水流,又都消失到哪去了?

你或許會說,錢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裡很重要,沒有錢萬萬不能。但是錢在台灣重要性,甚至超越了資本主義大國美國。美國人賺錢之餘,也享受閱讀故事小說。新書排行榜上連一本小說都沒有這種事,不僅在美國,我在歐洲與日本的書店也從來沒有見過這幅景象,卻在台灣見到了。

我想並不是每個台灣人都這麼愛錢的,大多數的人的心態是「怕沒錢」、「求正常安穩生活」,所以把錢都拿去繳房貸了。台灣西方資本主義雖盛行,卻常缺乏西方人獨立思考、開創新局的勇氣。

先撇開錢的因素不談,這個現象還有另一個關鍵因素:台灣缺少又好看又有深度的作家。

文學起先並不是一門學問,也不是一門生意,而是一種說故事的方法。台灣有好看好玩的故事,比如流行的青少年小說,愛情小說,也有享有盛名、深具深度的純文學大作家──

可是要說又有深度、又好看的小說,台灣真的很少。你上次看到一本不只內容能引人入勝,又真的能觸及心的深處的中文小說,是什麼時候的事了?

探其原因,在台灣要靠文字生存只有兩條路,走輕鬆的大眾商業取向,或往高深的文學獎靠攏,如此極端,因為中間的大家都不再想聽故事了。

大家不看書→台灣作家只得往嘩眾取寵或孤芳自賞靠攏→大家想看書時沒有又好看又有深度的書可買→更沒有人要寫了

正是這樣的惡性循環,才摧使這幅無奈的景象誕生了。

說了這麼多,到底能怎麼改變呢?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,金錢至上的部份我難以改變,但向大家說一個又好看、又有深度的故事,讓心靈在嶄新的故事裡同時獲得刺激與知識,改變大家對書的看法,我卻是絕對有可能做到的。

在此,我向尚陌生的你立下一個願望。三年之內,我會使你在走進樓下便利商店或某間書店時,能有多一個選擇的自由──選擇拿起一本又好看又有深度的文學小說,展開一段新旅途的自由。

 

05/19 於台北

 


 

/23000000

  • 0
  • 6
  • 41,757

© 2019 Nero Huang